马上注册,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 L A- \3 U8 }3 l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保护和抢救教育、文化界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以及其他几位学界人士共同号召,中央研究院以及平津各大学等学术教育机构,内迁到一些安全的城市,以躲避战火。(《国家记忆》 20220711 抗战中的李庄 辗转内迁)/ N; V3 ~2 T. `0 J
5 v7 j: [, p8 S4 T( n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40年8月底9月初,日机对昆明的轰炸更加猛烈,轰炸范围已扩大到昆明郊区。不仅如此,日军开始组织精锐兵力向云南境内进犯,形势日趋危急。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驻昆学校和科研机构经过商讨和考察决定再度搬迁到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李庄镇。 (《国家记忆》 20220712 抗战中的李庄 迁址古镇): p. K# d8 A/ }+ q% P
1 t( f$ d5 G w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童第周生于1902年,是中国实验胚胎学和海洋科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童第周的妻子叶毓芬也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夫妻二人被誉为中国生物学界的“居里夫妇”。留学回国的他们,在抗战期间,辗转来到已迁至李庄的同济大学生物系任教。对于童第周夫妇来说,他们从事的是生物学教学和研究,最需要的是开展研究用的显微镜。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愿望却几乎是奢望。 (《国家记忆》 20220713 抗战中的李庄 书声琅琅)7 h) K$ k( e7 \# \/ Y
" P0 x' D! n8 f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央研究院在李庄举办的展览一时间轰动四方,当时在重庆、成都等地的学术大家和周边县市的学校师生也慕名前来。借着李庄百姓的光有幸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瑰宝。在李庄的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作为抗战期间川南的一次重大文化事件,这次展览被载入史册。自此,李庄百姓对学者们和他们的工作由误解变成了理解,谣言就此不攻自破。 (《国家记忆》 20220714 抗战中的李庄 学人担当)4 C# F d2 h$ z* Z
0 i3 n8 r* q2 S, m5 w4 M3 L$ J' y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27年,梁思成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后,曾于次年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当时,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唯独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建筑史。梁思成下定决心,回到中国去,研究自己的建筑,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国家记忆》 20220715 抗战中的李庄 战时家园)
+ \+ a2 ^& H, k- Z' | W0 K8 E+ b: O' N/ ?$ s2 T/ k
* b2 K* e& X' B' M: s4 [5 L4 ~2 _% C: C/ i0 a( g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