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9 `7 C9 E1 s6 n. k" A
% g! V4 P' P3 ^◎译 名 寻古中国 第二季 “水下考古”& I1 o0 B& H; z9 X
◎片 名 寻古中国·水下考古 Q2 z' V1 ^& t/ i$ k3 q9 f
◎年 代 2024
3 u" }" }4 { w◎产 地 中国大陆5 u0 B0 h" w2 D3 Z
◎类 别 纪录片. Q8 t1 J0 v1 k
◎语 言 汉语普通话
/ C/ r# ~+ h7 K9 b" |◎上映日期 2024-12-09(中国大陆)6 f7 m$ Q {7 O8 x& ?- S: c7 ~
◎豆瓣评分 /10 from 0 users( x: s0 H2 ?+ ?7 p8 ?% n* Y
◎豆瓣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7169272/
4 v e$ @7 j g( h$ V& v& _0 q& G◎集 数 5
7 o: u9 L7 b$ [' Q" X- D◎片 长 30分钟
, Q# d( W* q4 h& Z◎主 演 冯硕 Shuo Feng" P% D. z) F: `: r/ P
9 ]* q; I. x1 T/ c
◎简 介; C4 Y6 M7 Y( D5 S0 r9 y3 f) `
3 R+ Y* y8 }! n; A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第二季节目,以考古实证和史籍文献相结合,用新发现、新视角寻根探源,叩问来处,继续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t$ J U8 x% P* D3 N% C6 g ! e" E; L' i1 s
首个播出的《水下考古》系列共5集节目,将分别依托“南海Ⅰ号”古沉船、漳州圣杯屿沉船、“长江口二号”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甲午沉舰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新成果,揭开从宋朝到清朝一个又一个沉船之谜,并从沉舰考古视角揭示甲午海战真相。节目突出反映我国四十余年水下考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重大事件,充分展示水下考古与创新科技紧密结合创造的世界水下考古壮举。 \3 _& h3 V0 U$ U/ L4 b# O/ a
/ J- L; A$ J* j v; |" e
! A+ s6 {$ L% X$ o《寻古中国》 20241209 水下考古·南海双璧; v4 x' e& K5 e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南海,自古就是中国大陆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的水道。自秦汉以来,中国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探寻着通往远方与世界交往的航路。曾经有两艘古船因为意外沉没寂静的海底,犹如时间胶囊封存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记忆,而中国的水下考古也由此叩开了深蓝之门。. s& h% M' h) V% w
《寻古中国》 20241210 水下考古·时光宝船
0 Y6 a) Y+ c }6 k7 K+ J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中国南海深处,有一艘古代商船悄然沉睡,今天它历经沧桑,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从港口启程,携带热销货物前往大洋彼岸,见证了彼时中国的繁荣与多元文化交会的灿烂,然而命运使然,它却停泊在了那片神秘的海底。这艘古船就是南海Ⅰ号,从水下深处将它重新带回陆地的是一群不畏艰险的中国水下考古人,他们凭借坚韧与智慧,将这段凝固在海底的时光碎片一一拼合。
1 q" U2 i8 G4 c& b9 C: {《寻古中国》 20241211 水下考古·漳州元代沉船
+ l1 {% s( x8 D6 L(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从高空俯瞰漳州圣杯屿,形如一只倒扣的酒杯,与邻近的鼓浪屿等岛屿相比,圣杯屿显得默默无闻。然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无数古船曾经通过这里,驶向远洋彼岸。但有一艘在这里遇险沉没的古船,在海底已经沉睡了数百年。
0 v+ |. B7 X, D《寻古中国》 20241212 水下考古·长江口的记忆9 ]$ ?* J& B2 d: ?% S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中国东部万里长江与东海相拥交汇处的长江口海域,当地渔民曾看到一根柱状木头突然浮出海面,然后又消失了。2014年前后,工作人员依据渔民标注的海图位置,借助声呐扫测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沉船,将其命名为“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了一艘木质古沉船,命名为“长江口二号”。4 Y! ?5 _1 }# x) f) p) c R
《寻古中国》 20241218 水下考古·甲午沉舰8 l2 G. W% e2 A6 O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2013年起,辽宁省海域内大量甲午沉舰遗物被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水。2017年,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工作的重心从辽宁转向山东威海。本期节目充分利用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威海海域发掘出的甲午沉舰遗物,从考古视角解开一个个甲午海战之谜。" c9 K, s8 |' c: s
' u m# I* Y0 B& ~ b

6 Q0 R, {/ A. f( ^& z2 x
8 X- R, ]9 }7 B& u
, R0 X7 L) {5 t: N7 x( \ |